石家庄派旗纳米有限公司
首页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站
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311-1588945141
邮箱:service@gzhuading.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登山术语简介

编辑:石家庄派旗纳米有限公司  字号:
摘要:登山术语简介
GP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地面高度为20000余公里,轨道倾角为55度,扁心率约为0,周期约为12小时,卫星向地面发射两个波段的载波信号,载波信号频率分别为1575.442兆赫兹(L1波段)和1227.6兆赫兹(L2波段),卫星上安装了精度很高的原子钟,以确保频率的稳定性,在载波上调制有表示卫星位置的广播星历,用于测距的C/A码和P码,以及其它系统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内,向任意多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全天候的、连续的、实时的三维测速、三维定位和授时。

GPS导航仪:只能导航不能定位。它是一次性消费,把机器买回来后,只要升级地图就行了,一年内升级2次,买机子是免费升级的。它的作用是:你从A市到B市不知道路怎幺走,你可以把你要去的地方设为目的地,在导航仪上搜索,根据导航仪上的提示走,就能到达你要去的目的地了!

GPS定位仪:是定位的仪器,不能用于导航。GPS定位仪是要收费的,每个月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果你的汽车丢了,可以装上这个,根据你的车子的轨迹,就知道你车子的位置了。

阿尔卑斯式登山:一种不依赖他人,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因系阿尔卑斯山区登山运动的早期活动形式,故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逐渐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所取代。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安全带:用于攀岩、下降、攀冰、登山、探洞(纵)、爬绳、过草绳桥。是由尼龙吊带制,由双腿带和腰带组合而成。

暗裂缝:冰川和冰坡上的冰体,由于本身运动以及重力、压力等作用,加上河床和坡面的坎坷不平,很容易形成各种裂缝。裂缝的深浅与冰层的厚度有关,一般都在十几米,有的深达百米以上。显露的裂缝称为明裂缝,有的裂缝被浮雪覆盖,称为暗裂缝。

保护:是登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前者指依靠自己的保护措施做好本人的保护工作。如在身后的可依托保护物(如突起的岩石或打好岩石锥)上固定好保护自己的绳索等。后者指在攀登陡险的岩壁或冰裂地区等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地区时,队员与队员之间相互进行的各种保护措施。

暴风雪:冬季在强冷空气爆发时,常常形成强降温和大风伴随降雪或大风卷起地面积雪天气,飞雪随风弥漫,一片白茫茫,能见度极低,这就是暴风雪。

背包:登山最好使用带金属架的登山背包。

冰川: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主要因素使冰川冰流动,成为冰川。

冰锤:是固定冰锥、雪锥时的工具,近几年已很少使用。

冰镐:是登冰雪坡地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可用于自我保护。小冰镐:指长度不超过55cm的冰镐,多为钢质,主要用于攀冰。

冰瀑区:冰瀑的形成是由于山崖上的水渗透到岩石,遇冷后结成了冰凌,久而久之面积不断增大。一些由冰川断裂而形成的“冰瀑区”。

冰碛:在冰川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

冰舌:山岳冰川离开粒雪盆后的冰体部分,呈舌状,故名。与消融区大体相当,是冰川作用最活跃的一段。表面常有冰面流水,冰裂隙,冰内还能形成冰洞、冰钟乳、冰下河,其前端常因冰雪补给和消融对比的变化而变化,发生冰川的进退。冰舌的长度、宽度大小差异很大,由冰川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决定。

冰塔:冰塔又称冰林。指冰川表面林立的塔形冰柱。因冰川表面长时期发生差别消融所成。高达数十米,形态各异,多呈塔状,一座座耸立在冰面上,故称冰塔林。冰塔间错落着冰湖、冰洞、冰沟与冰桥,晶莹夺目,十分壮观。多见于中低纬高山地区的一些山谷冰川上。

冰原:冰原是指两极地区覆盖在大面积陆地上的大量冰雪,表面平坦。现在仅格陵兰岛和南极洲才有大面积的冰原。

冰柱:雪融化后形成的冰柱!

冰爪:通过坚硬冰雪地形,捆扎在高山靴上的防滑器械,底面和前面有突出的尖齿,可在冰面上扎牢,起到防滑和攀岩作用。

冰锥:用于冰上的固定点,现一般使用合金的螺旋式。

冲顶:指攀登高山过程中,在适应性训练、运输和建营等一系列登顶前准备工作就绪后,向顶峰的冲击。成败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天气的好坏。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统计,各国登山队在喜马拉雅高山登山活动中,因天气恶劣而导致登顶失败的,占全部失败总数的68%。

炊具:便携式套锅、套碗等,高山、高寒地区最好用吊式的。

大本营:登山者在大本营休整。有帐篷为登山者和游客服务。

单攻:以单一座山为冲顶目标,登顶后沿原路下撤。

登山旅游:一种不登顶峰的旅行游览活动。登山爱好者背负必要的登山食品和装备结组进入山区,观赏奇峰险岭,进行摄影和采集标本等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登山运动的发展而兴起。

登山绳:主绳直径9-11毫米,长度在45m以上,常用长度为:45m、50m、60m。承受力在1500kg以上。辅助绳直径6-8mm,承受力在800千克左右。登山绳一般为尼龙制,外有尼龙衣,有一定的弹性。在攀岩中两端分别与保护者和攀岩者相连。攀冰、登雪山时最好使用不吸水的干绳。

登山营地:为登山运动员的适应休息和运输物资等需要而设置的营地。攀登海拔5500米以上高峰时,一般设“基地营”和“中间营地”两种。前者是一次登山活动的指挥部和后勤供应总站,也是登山队员经过适应性行军后,在突击顶峰之前进行休整的总营地。设置位置要求:安全(无洪水、滚石、冰雪崩),便于观察所登目标的路线,便于取水,能避风,曰照时间长,地势平坦,能以汽车与附近城镇进行联系。后者主要为登山者适应高山特殊环境保境(缺氧等)而设置。在升高过程中,能逐步适应环境对人体各部器官的基本要求和运输物资供应需要。营地之间的距离适中。一些国家的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大多建立六个营地,其高度大致为5300米(基地营)、6100米(1号营)、6400米(2号营)、6900米(3号营)、7400米(4号营)、7900米(5号营)和8500米(6号营)。

登山运动:体育运动的一类。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攀登各种不同地形的山峰或山岭。可分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阿尔卑斯式登山和技术登山等数种。始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1786年8月8曰法国医生巴卡罗与石匠巴尔玛结伴第一次登山上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次年,由青年科学家德。索修尔率领的十九人登山队再度登上勃朗峰,世界登山运动从此延生。因此项运动首先从阿尔卑斯山区开始,故也称为“阿尔卑斯运动”。1950年至于1964年,世界十四座8 00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内,相继为中、英、美、意、曰等十多个国家的登山运动员所征服,国际登山史上称此一时期为“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

登山装备:登山运动中使用的器材、工具、服装等的统称。分三大类:(1)宿营装备。包括帐篷、炊具、寝具和各种燃料等。(2)技术装备。包括登山绳、氧气装备、侧量仪器、高度计、干湿度计、钢锥、登山铁锁、升降器、挂梯、滑车、雪铲等。(3)个人装备。包括登山服装、登山鞋、高山靴、头盔、电筒、手套、防护眼镜等。其特点是:轻便易携,坚固耐用,便于拆卸,一物多用。

低压舱:测试和锻炼登山运动员对缺氧耐力的装置。不一完全密闭的小室,依靠抽气装置造成舱内的低压缺氧状态,并可按照需要调节至几千米或万米以上的模拟“高空”气压。登山运动员通过在低压舱的耽留时间,可测试出其对缺氧的耐力,并由此测出运动员的登高能力。在一般情况下,也可利用低压舱作为锻炼缺氧耐力的手段。

多功能水壶:组合式,可以当作简单炊餐具使用。

防潮垫或气垫:防潮睡垫或充气睡垫,用于与地面潮气隔离,保持体温及睡眠质量。

防风雨衣裤:在风雪天气里用来抵挡风雨雪的袭击。

防寒帽:头部保暖之用,最好无帽檐。

高山病:也称“高山适应不全症”。人体对高山缺氧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严重的可引起昏迷。给氧吸入后症状可缓解。又可分为高山反应、高山脉水肿、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压、高山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心脏病、慢性高山适应不全混合型等七型。

高山反应:凡急速进入高山地区,或在高海拔山区居住期间,由于对缺氧不能完全适应而发生头痛、心慌、气促等症侯群,统称“高山反应”。无器质性的损害,一般在一周左右即痊愈,亦有少数持续达数有者。持续三个月以上称“慢性高山反应”。

高山靴:为内外两层的双层靴,内靴为保温防寒、外靴质硬、防水、防风、应付各种环境,便于捆扎冰爪。

高山眼镜:防止冰雪地区性的强紫外线照射,防风避免雪盲。

挂环:钢制,用镙母将其与岩钉拧在一起,用来挂绳、锁,起保护作用。

挂梯:用于攀登缺乏自然支点、地形陡峭的岩壁或冰墙。有长梯、短梯和小挂梯三种。长梯一般长5米,梯边用合股的细钢丝(抗拉力要求在2,000公斤左右),梯梁(即横梁)用空心铝管(抗拉力要求在300公斤左右)制成,两个梯梁之间的距离为30--50公分,两条长梯可以从任何一端互相连接,用于攀登7,000米或8,000米以上高峰时跨越陡险的冰墙、雪坡和裂缝区。短梯一般长1--1.50米,梯边用辅助绳构成,梯梁长12厘米,宽3厘米,厚3--5毫米的用铝片制成,梯梁之间距离为50厘米。小挂梯一般只有两条梯梁,有时也特制三条梯梁,形成与短梯同;近又有用尼龙带制成的软式小挂梯,更为轻便。

滑轮:在长时间,长距离的攀登中,用主绳通过滑轮将过多过重的装备拉上去。在过悬空处,利用主绳桥,将滑轮放置在主绳上,利用铁锁与自身的安全带结合滑向目的地。

技术登山:一种依靠熟练的攀登技术和各种技术装备专门攀登悬崖峭壁的登山活动。始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世界著名难攀的阿尔卑斯山三大险峰的北壁路线均已被各国登山者征服。八十年代起,随着攀登陡险山崖峭壁所用的各种装备不断改进,此种登山活动已从欧洲的低山区引向亚洲的高山区。

结组:登山运动、登山旅游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按全队成员的性别、年龄、体力、体质,以及登山经验、技术水平和处理突然事件的能力等,编成便于以强助弱、安全登山的小集体,并由有组织能力和登山经验的队员担任组长。通过地形复杂和危险地段时,必须使用绳索或其它保护措施,有组织的安全通过。

金属梯:在协助攀冰、登雪中常用,为达到一定高度安放保护或利用它上攀。

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一种依靠大量雇佣人员的高山登山活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际登山运动日益发展,攀登的高度不断上升,装备与食品的重量和运输量迅速增长,登山者本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在全部登山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故需大量雇佣当地山区居民为登山队服务。登山队的人数与雇佣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一比三,即一个登山者配备三个辅助人员,组成金字塔形的层层设站,站站留人的“兵站式”运输和支持线。

炉具:便携式的汽油炉、煤气炉。瓦斯炉是所有各式各样的炉具之中,最方便,也是最容易***作的炉具,但是燃料花费多。使用汽化炉,一来省钱,二来增进自己对于登山装备的能力。
金属梯:在协助攀冰、登雪中常用,为达到一定高度安放保护或利用它上攀。

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一种依靠大量雇佣人员的高山登山活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际登山运动日益发展,攀登的高度不断上升,装备与食品的重量和运输量迅速增长,登山者本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在全部登山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运输任务,故需大量雇佣当地山区居民为登山队服务。登山队的人数与雇佣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一比三,即一个登山者配备三个辅助人员,组成金字塔形的层层设站,站站留人的“兵站式”运输和支持线。

炉具:便携式的汽油炉、煤气炉。瓦斯炉是所有各式各样的炉具之中,最方便,也是最容易***作的炉具,但是燃料花费多。使用汽化炉,一来省钱,二来增进自己对于登山装备的能力。常见美制PEAK-1和MSR。在高山、高寒区用瓦斯炉为首选,丁烷气炉也不错。

攀岩竞赛:登山运动比赛项目。分四个单项:个人单攀赛、双人结组赛、集体攀登赛和自选路线赛。倡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起逐渐发展。1974年正式成为国际竞技体育项目,同年开始举行国际攀岩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

攀岩鞋:一种紧裹脚面的鞋,鞋底及鞋帮下半部分由防滑性极好的橡胶制成。

坡地难度等级:登山运动攀登难度的分类。分三级:(1)容易。仅用双脚即能登上的山坡。(2)稍难。除双脚外,尚需借用双手才能登山的山坡。(3)难度大。除四肢外,尚需使用各种绳索和攀登器材才能登上的山坡。从第二级开始,登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登山常识并掌握一定的攀登基础技术,如三拍法、之字形攀登以及特殊地形攀登法等。

牵引渡河法:主要用于山涧水流急端,水深,河底多尖石,水温低而河面不很宽的河流。先将牵引绳捆扎于河一端树上,由一人涉水或绕道貌岸然上游过河,将绳另一端固定于河对岸较低树干或地面上,后继者即以滑车或铁锁在牵引绳上滑行渡河。

确保带:在攀登中需要休息或做其它事时,将其放在保护点上,起自我保护作用。

软梯:在协助攀岩中常用,为达到一定高度安放保护。

三大北壁:阿尔卑斯山上三座险峰的北壁登山路线。分别为(1)玛达霍隆峰(海拔4478米)。位于意大利与瑞士边境的阿尔卑斯山上,北壁垂直高度为1100米,海拔3,400--4478米,平均坡度为55度--60度,中间夹杂冰雪坡。(2)古兰特。焦拉斯峰(海拔4208米)。北壁的垂直高度为1200米,海拔3,000--4200米,全程平均坡度为70度--80度。(3)埃格尔峰(海拔3970米),北壁垂直高度为1800米,海拔3,000--4208米,平均坡度为70度。是国际化认的三条难险度很高的登山路线。

三点固定法:登山运动中攀登陡峭坡面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安全攀登方法。在攀登较陡峭的岩石峭壁时,双手和双足形成人体用力的四个支撑点,轮流使用其中三个点,使之保持于岩面上呈暂时固定状态,而移动一手或一足继续向上攀登。

三拍法:登山技术名词。攀越陡峭、雪坡时的基本方法。如在较硬的支坡上攀登时,按三个步骤地行:(1)双手和横握冰镐头的两边,将镐底钉插进斜坡雪内。(2)随即以足尖用力蹬破雪的表层,构成一个支点。(3)再将另一足提上前,蹬破另一部分雪的表层,再构成一个支点。因按三个步骤构成等高的台阶形脚迹逐步上攀,故名“三拍法”。

山间危险: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危险。一般分两大类:天然危险和人为危险。前者指自然界对登山者构成威胁的各种危险。如滚石、雪崩、冰崩、冰裂缝、山间急流、曰晒、大风、大雪、低温、云雾和雷电等。此类危险常给登山者造成伤亡。后者生要指登山者由于不熟悉山间自然变化规律,或缺乏坠跌入冰裂中(或悬崖冰壁下),也有人为引起雪崩和滚石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

升降器:登山运动装备。用于攀登陡峭岩壁。分上升器和下降器两种。上升器原是德国陆军山岳师团用以攀登岩壁和冰壁的工具,名鸠玛尔(JUMAR),故又称“鸠玛尔式上升器”。只需一人首先登上岩壁,后继者即可用之向上攀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随高山登山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为各国登山者用作通过危险地区时的重要自我保护装备。型式有钩式和片式等多种。下降器为用于沿垂直的陡壁(岩、石或冰)下降时的轻便装备。型式有8字形、双环式多种。

绳结:登山运动中发挥绳索作用的手段之一。有三十多种式样,常用的主要有六种:(1)拴马扣。国际上称“布尔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2)通过结。用于保护和自我保护,或固定绳索。(3)抓结。用于上攀下降的保护,以及渡河搭绳索桥时,将横挂在两岸支点上的绳子绷紧。(4)马镫结。也称“双套结”。攀登陡峭岩壁时与抓结并用。用于双脚上攀。(5)平结。用于连结两条绳子。(6)交织结。用途与平结同。

绳套、吊带:常作为设保护点时使用。

适应性行军:在登山运动中,指为提高适应能力的登山活动。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因高差较大,人体的各种官不能立即适应高山缺氧的环境,难以从基地营一次攀登直达顶峰。一般多采取逐段适应升高的方法。如从4000-5000米的基地营出发,经过数次行军到达6,000--7,000米的高度并取得一定适应后,再从基地营升高到8000米以上,以适应特高的海拔高度的缺氧环境。

手套:登山的手套一定要结实,尤其是手掌这一面。线手套容易被刺扎穿,而且也容易被树枝挂纱。最好是很结实很粗犷的电焊工专用的皮手套。羽绒手套、毛手套都应准备。

手钻:在岩石上打洞,以便放置涨岩钉。

睡袋:普通气候条件可以用杜邦棉或其它棉的睡袋,在高山或高寒地区以高质量的羽绒制成的睡袋较好,一般1.5-2公斤的充填绒量即可。

铁锁:登山运动装备。有十多种型号。常用的有D形、阿兰形、O形和混合形四种。另有安全环锁与下降专用锁。用途广泛,诸如结组、保护、渡河、攀登、救护和运送伤员等均需使用。多以钢或铝合金制成,抗拉力均需达1800公斤。在攀岩、攀冰、登山及其它冒险中用途广泛。

头盔:防止雪块、冰块、石块等飞落而造成意外。

袜子:环形聚丙稀纤维袜子最好,构成精细的通风系统,其优秀的品质:排汗-由于面料具有拒湿功能,湿气可轻易从面料表面挥发;隔热-由于其传热能力几乎为零,不论你的活动量的大小,纤维均能够维持人体的理想体温,使其成为最佳保温材料;抗菌-纤维的成分阻止了微生物和霉菌的形成和异味的出现,此纤维有益健康,不会引起过敏反应;耐久-由于Comtex优良的抗物理和机械磨损性能,所有的产品都具有结实耐久的特点。袜子必须多携带一些备用。

吸管或净水杯:在野外生存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净化水。

下降器:利用主绳下降时使用,铝合金、钢制。常用的有8字型、桶型,日字型。

雪崩:山地大量积雪突然崩落的现象。由积雪本身重量,大风,新旧积雪面摩擦力减少,积雪底部融解,气温骤升,以及地震、暴风雪等引起。一般多发生在25度--40度之间的斜坡上。登山者误入雪崩区。切断了积雪表面的平衡,也能导致雪崩的发生。

雪铲:有铝合金、塑料两种,主要用于雪山营地整理和挖雪洞用。

雪洞:登山运动中在雪坡上人工挖的宿营地。多在山坡陡峭,风力较强,不适于支设帐篷的深雪坡面上挖筑。可避风,比帐篷舒适而暖和。

雪锯:用于锯雪块,做雪墙用。

雪盲:高山病的一种。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表面的强烈反射对眼部所造成的损伤。患者开始的两眼肿胀难仍忍,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经久暴于紫外线者可见眼前黑影,暂时严重影响视力,故误认为“盲”。登山运动员和在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上工作者易患此病。配备能过滤紫外线的防护眼镜,可起预防作用。

雪套:目的是防止风雪灌入高山靴内。

雪线:终年积雪区与入夏积雪融化区之间的分界线。其高度一般随各地区纬度的不同而差异,例如西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中国天山的平均高度为海拔4,400米;珠穆朗玛峰附近喜马拉雅山中国一侧高度为海拔5,600米。

雪鞋:积雪特别厚时,具有防止深陷的作用。

雪杖:在较缓的地形中代替长冰镐,并兼探裂缝之用。

雪锥:雪地上固定保护点的器械,根据积雪的深浅和硬度使用不同长短形状的雪锥,多为铝制。

岩石钉:先用手钻在岩石上打洞,再将岩石钉放入,拧紧,用于悬挂绳索,起保护作用。

岩石锥:打入岩石缝中,用于悬挂绳索,起保护作用。

氧气装备:登山运动器材。用于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或因登山缺氧产生的各种高山病的抢救。由钢瓶、面罩、输气管道、流量调节器、气压表和背架组成。

夜壶:夜间方便器皿,攀登高海拔雪山时非常实用。

羽绒衣物:高山高寒地区登山最有效的防寒衣物。

越岭:以翻越棱线为登山路线,或登顶棱线附近的山头。

帐篷:登山应用高山帐篷,通风、保暖、透气且非常结实,能防12级大风,一般旅游帐篷不适合高山地区。

之字形攀登法:在攀登比较陡险的草坡、碎石坡或冰雪坡面时,为减少直线上攀所产生的难度和滑坠危险而采用的上攀法。因系曲折蛇形路线,形似“之”字,故名。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方向指定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指南针是一个重要的导航工具,甚至在GPS中也会用到。电子指南针将替代旧的针式指南针或罗盘指南针。“罗盘”是用于航海和勘测上、较专业的指北仪器。仪器上S南方、N北方、W西方、E东方。

纵走:连走数座同一山系之山头的长程登山路线。
上一条:电商伪人才泛滥,怎样才是正真的电商人才? 下一条:未来5年户外用品进入高速通道